查看原文
其他

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专家:宁信其有!TR188航班、宁波祈福大巴、杭州某企业会议、商场等大型感染案例显示:封闭空间风险大!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2020-02-12

2月8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等介绍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况。


卫生防疫专家会上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视频:央视新闻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含有病毒的飞沫液滴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官宣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包含“气溶胶传播”。


//国家卫健委
第五版诊疗方案
提到了“气溶胶传播”//


其实国家卫健委的专家组也在研究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其中关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的论述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截图自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而对比前面四版《诊疗方案》,有关传播途径的说明均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范围的扩大是因为已出现了疑似通过气溶胶与消化道传播的确诊病例: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疑似病人、甚至没有出门却发生了感染,而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也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RNA)阳性。


//中科院气溶胶专家曹军骥:
“宁信其有”
SARS病毒曾明确有气溶胶传播
//


“如果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方式,那么我们当前的防疫战略须宁信其有,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新病毒的快速传播,而不是等到数月以后的正式研究结论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导致抗疫黄金时机的丧失。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溶胶学会秘书长曹军骥表示,研究人员当年曾发现SARS病毒存在通过空气气溶胶路径传播的明确证据。


“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具有80%的基因序列相似度,不排除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就是指很小的液滴颗粒在空气中悬浮混合而成,如果它携带了病毒,就可能成为传播载体;气溶胶依据成分不同包括雾烟尘三种,这也是为什么每到阴天和雾霾天的时候,呼吸科门诊量就会明显上升,因为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浓度增加了。


“气溶胶传播与飞沫传播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颗粒可能更小,在空气中停留时间更久,传播距离更远。


浙大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礼仁解释,空气动力学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可以在1小时甚至更长,而新冠病毒直径据报告为60-140纳米,可以附着液滴形成5微米左右的气溶胶,可随空气飘流移动一段距离。


打喷嚏,其实是一个剧烈的雾化过程,麻省理工学院的Lydia Bourouiba 教授专门带领团队研究过喷嚏。

 

有一张图显示喷嚏液滴轨迹:绿色代表上百微米的大液滴,射程最远可至两米,但很快沉降,停留不了多久;红色部分是几微米的小液滴飞沫,体积小,可附着于空气中的小颗粒,进而减速悬浮。


“绿色液滴就是近日大众被反复普及的‘飞沫’,而红色部分是‘飞沫核’,也可称作气溶胶。


当然,除了喷嚏这样的剧烈呼吸活动,正常说话和呼吸时,肺部一样在进行长期的雾化工作,产生飞沫与气溶胶。

  

正常说话可以感染多少人?可以听听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赵宏讲的这个病例,他也是浙大一院将疫情防控主战场转移至之江院区后,3号楼7楼的负责医生之一。


赵宏医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9岁的女患者,刚确诊入院的时候病情较重,除了持续高烧,还出现了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天天以泪洗面,觉得自己“很冤”。原来,她参加了一场业务培训,讲课老师正好是从武汉请来的,一个班十几人都中招了。


“她就跟我抱怨,明明自己是离老师最远的,为什么会被感染。


按照飞沫传播的2米安全距离,坐在远处确实是溅不到的,但气溶胶可以,在密闭的会议室里,每个角落都有感染风险。

 

//气溶胶达到
有效传播病毒程度
 得满足这四个要求——//


“气溶胶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其实一直存在,但并不是每种病毒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流行病学程度的气溶胶传播尚需证据。


丁礼仁医生解释,大家没有必要过于恐慌。


“尽管新冠病毒有能力附着在空气颗粒上,但要达到传播级别,还要看四个条件:一是人群易感性,二是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生物气溶胶即携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浓度,三是停留时间,四是防护措施。


目前新冠病毒已被证明对所有人群易感,所以我们讨论后面三点:


“浓度和时间其实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病毒吸入量;并不是吸入或接触一点点病毒就会患上新冠肺炎的,人体有基础免疫能力,无论什么病毒,都有一个感染剂量值。


国外权威期刊研究表明:一位甲流患者大约15分钟的呼吸所产生的病毒数目才可达到感染剂量。


“有些网友担心气溶胶传播会将病毒传播范围扩大至几公里,进而推论室外都是不安全的,有确诊患者的整个街道都不能待了,这就反应过激了,一位患者呼出的病毒浓度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传播剂量。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为什么蚊子咬没法传播HIV,因为蚊子吸入人血中的HIV病毒数没法达到使人致病的数量。


//在人群密度不高
 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必过于担心
气溶胶传染问题//


SARS疫情的时候,小汤山医院、309医院曾进行过气溶胶传播研究,在医院内部一些区域(病房区、病房阳台、内走廊、护士站、排风扇和清洁区等)的空气中有SARS-CoV RNA的检出,而室外空气中几乎没有检测到活的病毒。


虽然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途径存在,但通过消毒和通风措施可以有效防控。


“如果病毒携带者在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里留下了大量的病毒,短时间内仍然停留在空气中,之后进入空间的人就可能被空气中停留的病毒感染。


丁礼仁医生帮大家划重点:通风不好、密闭、大量、短时间——


1.对于普通人而言,在非医院环境、人群密度不高,通风良好的地方,病毒气溶胶的密度很低,尤其是没有出现过聚集性疫情的地方,不必过于担心气溶胶传染问题,室外就更不必害怕了;


2.病毒在气溶胶的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说麻疹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停留在空气中两个小时左右,目前还没有发现更久的,新冠病毒的时效性目前虽然尚不明确,但它绝不可能一直停留


3.因此,公共场所尽量不要去,尤其是电梯、厕所、地铁等长期不通风的场所,去的话必须做好最后一步气溶胶传播阻断工作——防护措施:戴口罩(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般人不需要佩戴N95口罩。对于普通人而言,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长时间佩戴,则需要2-4小时左右更换一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在网上或从其他途径购买口罩(含N95口罩),请特别注意型号是否为医用,不符合标准或非医用的口罩是无法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的。


//如果办公室内人员较多
开工前两周尽量佩戴口罩//


下周一,许多单位要开工了,返城潮已正式开启。


“如果来自湖北、温州、台州等地的,不要着急上班,先自行在家隔离14天,如果你并不来自疫情多发区,但身体不太舒服的,也建议自行先隔离14天。” 丁礼仁医生说,下周,很多单位开工,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自我防护。


“无论是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应对空气传播疾病的第一要务,是保持通风,绝对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天津宝坻、温州银泰的集中暴发,很有可能都是因为空气流通问题,如果办公室内人员较多,可考虑前两周尽量佩戴口罩。



丁礼仁医生建议,办公楼的中央空调尽量避免使用,窗户都打开,居家也要保持通风。


“最近很多杭州市民关心我们医护人员,给医院送来了好多台空气净化器,谢谢大家,但要提醒的是,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代替不了通风对病毒的稀释作用——如果新冠病毒确实存在气溶胶传播,那么降低空气中可能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就是预防关键,通风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记者 章贝佳
通讯员 方序 王意菁



·亲子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段时间家里过得最辛苦的人是谁?


·上海虹桥枢纽有大量旅客滞留?发现一大拨体温异常?清晰回应来了!


·回杭州航班到达十天后突然发现确诊病例,杭州小伙记录昨天起集中隔离的过程……


·刚刚,杭州市委党校TR188航班的200多名非武汉籍乘客解除隔离!仅一人延长至2月10日


·最新!传播途径证实包括气溶胶传播!尽量不多人待在密闭空间“同呼吸共命运”,复工后能不开会尽量不开!


·杭州企业复工申报平台上线了!怎么报,看这里


·1月24日TR188航班杭州乘客今天将解除隔离!当时飞机上还有很多孩子,大家意见非常一致:起诉新加坡酷航!


·最新!杭州6例新增确诊病例情况:钱塘新区3例,江干区、拱墅区、萧山区各1例


·第一个14天我们挺过来了! 第二个14天,我们这么干!


更多消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